鈦合金鍛造時,由于工藝規(guī)范不當,原材料質(zhì)量控制不嚴等原因,鍛件可能會存在各種缺陷。常見的缺陷有以下幾種:
1、β脆性
β脆性是由于鍛件過熱引起的。α和(α+β)鈦合金,尤其是(α+β)鈦合金,如果鍛造加熱溫度過高,超過了其β轉(zhuǎn)變溫度,致使鍛件低倍組織晶粒大,呈等軸狀;顯微組織中α相沿粗大的原始β晶粒的晶界及晶內(nèi)呈條狀析出。結(jié)果是鍛件在室溫下的塑性降低,這種現(xiàn)象叫β脆性。
鈦合金鍛件的過熱缺陷不能通過熱處理的方法來修復,而必須通過再次加熱到β轉(zhuǎn)變溫度以下(如果鍛件允許)進行塑性變形才能修復。
為了防止過熱發(fā)生,鈦合金加熱時,應嚴格控制爐溫,定期測定爐膛合格區(qū)溫度,合理安排裝料位和裝料量不能大多。采用電阻加熱時,爐膛兩側(cè)要設(shè)置擋板,以免坯料過分接近碳化硅棒而引起過熱。檢測各爐號合金的實際β轉(zhuǎn)變溫度,也是防止過熱的有效措施。
2、局部粗晶
在錘上或壓力機上模鍛時,由于鈦合金的導熱性較差,坯料表層與模具接觸過程中溫度降低很多,加上坯料表面與模具上下模間摩擦的影響,坯料中間部分受到強烈變形,表面變形程度小,使原材料的組織保留下來,就形成新局部粗晶。
為了避免鈦合金局部粗晶缺陷,可采取如下措施:采用預鍛工序,使終鍛時變形均勻;加強潤滑,改善坯料與模具間的摩擦;充分預熱模具,以減少坯料在鍛造過程的溫度下降。
3、裂紋
鈦合金鍛造表面裂紋主要是終鍛溫度低于鈦合金的充分再結(jié)晶溫度時產(chǎn)生的。在模鍛過程中,坯料與模具接觸時間過長,由于鈦合金的導熱性差,容易引起坯料表面冷卻到低于允許的終鍛溫度,也會引起鍛件表面裂紋。為控制裂紋的發(fā)生,在壓力機上模鍛時,可采用玻璃潤滑劑,或在錘上鍛造時,盡量縮短坯料同下模的接觸時間。
4、殘留鑄造組織
鍛造鈦合金鑄錠時,如果鍛造比不夠大或鍛造方法不當,鍛件會殘留下鑄造組織。解決此缺陷的方法就是增大鍛造比和采用反復鐓拔。
5、亮條
所謂鈦合金鍛件中的亮條,是存在于低倍組織中的一條條具有異樣光亮度的肉眼可見的帶。由于光照角度的差異,亮條可以比基體金屬亮,也可比基體金屬暗。在橫斷面上,它呈點狀或片狀;在縱斷面上,則為平滑長條,其長度從十多毫米到數(shù)米不等。產(chǎn)生亮條的原因主要有兩個:一是鈦合金化學成分偏析,二是鍛造過程的變形熱效應。
亮條對鈦合金的性能有一定影響,特別是對塑性和高溫性能影響較大。防止亮條出現(xiàn)的措施是嚴格控制冶煉中化學成分的偏析;正確選擇鍛造熱力規(guī)范(加熱溫度、變形程度、變形速度等),以避免鍛件各處溫度因變形熱效應而相差太大。
6、α脆化層
α脆化層主要是鈦合金在高溫時氧和氮通過疏松的氧化皮,向金屬內(nèi)部擴散,使表層金屬的氧和氮的含量增加,從而使表層組織中α相的數(shù)量增多。當表層金屬的氧和氮含量達到一定數(shù)值后,表層組織就可能完全由α相所組成。這樣鈦合金的表面就形成了α較多或完全為α相的表層。這種α相構(gòu)成的表面層,通常稱為α脆化層。鈦合金坯料表面的α脆化層過厚,鍛造時可能導致坯料開裂。
α脆化層的厚度與鍛造或熱處理時使用加熱爐類型、爐內(nèi)氣體性質(zhì)、毛坯或零件的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密切相關(guān)。隨加熱溫度升高、保溫時間的增長厚度增加;隨爐氣中氧和氮含量的增多而加厚。因此,為了避免這種脆化層過厚,對鍛造或熱處理的加熱溫度、保溫時間以及爐氣性質(zhì)等,必須加以適當控制。
α、β以及(α+β)鈦合金都可能形成α脆化層。但α鈦合金對形成α脆化層特別敏感,而β鈦合金要在加熱到980℃以上才會形成α脆化層。
7、氫脆
氫脆有兩種類型:應變時型和氫化物型。處于晶格間隙內(nèi)的氫原子在應力作用下,經(jīng)過一定時間擴散聚集到應力集中的缺口處。由于氫原子與位錯的交互作用使位錯被釘住,不能自由運動,從而使基體變脆的現(xiàn)象叫做應變時效型氫脆。高溫下溶入固溶體的氫,隨溫度下降以氫化物形式析出,而使鈦合金變脆的現(xiàn)象就叫做氫化物型氫脆。這兩種類型的氫脆,在鈦和鈦合金中都可能出現(xiàn)。
氫脆問題是鈦合金中氫含量超標引起的。因此,工業(yè)鈦合金中要求氫含量必須控制在0.015%以內(nèi)。
為了防止或減少氫脆,鍛造或熱處理時應使爐子略帶氧化性氣氛,對于氫含量超過規(guī)定以及重要的鈦合金零件,可進行真空退火,以消除氫脆。